咨询微信: Ruraner

心理与健康:病是心的投影

每次去医院,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,长长的队伍,愁眉苦脸的患者或者家属,都不禁想,身体太重要了,无论如何,也尽量要有一个好的身体。

那么,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?

现在,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,经常会路过健身房,看到美女帅哥们在里面挥汗如雨,精神可嘉。而在我的周围办健身卡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去健身房真的能让身体更健康吗?

诚然,去肯定比不去要好得多,去瘦身,去锻炼肌肉,锻炼耐力,肯定没问题。但是健身房,容易把人锻炼成肌肉架子,其实这与真正的健康仍然有相当的差异。

我的观点是,人的健康,关键是“心”的健康,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。在健身的同时,决不能忽视健“心”的重要性。

下面,我主要从心理和生理的关系,来说说我的观点。

 

一. 四类疾病

从心理—生理的维度上,可以把疾病分为四类。

第一类是心理障碍,包括所有的精神和心理疾病,如精神分裂、各类神经症等等,这类疾病是纯粹的心理疾病,无论从发病的原因上还是症状表现上看,都是心理上的。虽然也有生理上的各种不适,比如头难受,肠胃不畅,但多数情况下患者自己也不认为是生理上出了什么器质性的问题,而是心理问题引起的。

第二类是躯体障碍。躯体障碍最常见的就是患者自己觉得身体有问题,但多方检查,结果均正常,患者有时会对检查结果将信将疑。常见的如肠胃问题,心脏问题等。这类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,但症状却表现在生理上,但这只是一种感觉,生理上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。

第三类是心身疾病。这类疾病的特点是,的的确确出现了生理上器质上病变,但心理问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换言之,如果没有心理问题,这类疾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。这类疾病非常多,常见的如高血压、胃溃疡、冠心病、性功能障碍、鼻炎、咽喉炎、一些皮肤病等等。

第四类疾病就是生理疾病。这类疾病肯定出现了器质上的生理病变,至于原因,一般也认为是生理上的,心理上只是附属因素。这列疾病自然就很多了,比如癌症、白血病等等。对于心理因素在这类疾病中的作用,后面再谈。

 

分类
病因
症状
举例
第一类:心理障碍
心理
心理症状
精神分裂、抑郁症、强迫症
第二类:躯体症状
心理
症状表现为躯体症状,但无器质性病变
心慌,肠胃不适,头疼,颈背疼等
第三类:心身疾病
主要是心理因素
有器质性病变
高血压、胃溃疡、冠心病、鼻炎等
第四类:生理疾病
通常认为主要是生理因素
有器质性病变
白血病

 

按照上面的分类,我们也能感觉到,其实很多大多数人认为的“病”,原因都出自于心理。绝大多数人都低估了心理在身体健康中的作用。

为什么我对这一点感同身受呢?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痛苦经历。在中学乃至大学阶段你,我深受强迫症的困扰,除此之外,我还有过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失眠等等,也曾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,神经衰弱,不知道为此吃过多少药。我曾以为自己有严重的生理疾病,因为症状感受是很明显的,持续存在的,但后来的经历证明,这一切都是虚假的,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。

我的一位至亲也有过这方面的经历。她因为家庭的原因,心理负担沉重。后来一直心慌,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,同时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症状,但奔波于各大医院,却一直没有检查出问题,而症状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。在症状最严重的时候,甚至开始交代后事。数年间的时间,因为看病,家里花费一空,经济拮据,孩子缺少照管和教育。直到后来,经历了各种波折,才明白了这原来只是一个不那么美丽的错误,一切源自于自己的心理上的错误和执着。实际上几乎不需要吃药,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如常。

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,比比皆是,你也许也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例子。有的人,即使身体确实有病,也已经检查出来了,其根源也主要是心理因素。

有的人说了,你看,第四个分类是生理疾病,这个可是实实在在的生理问题,有确实的器质性病变,你能说心理健康了,生理上就没有这类生理疾病了吗?

 

二. 病是心的投影

我们先来看看稻盛和夫的例子吧,想必你听说过他,他是日本的大企业家,著名的经营之圣。

稻盛和夫小时候,他的叔叔得了肺结核,住在稻盛和夫家里的偏房疗养,而稻盛和夫特别害怕感染,所以没当经过叔叔的房间时,总是捏紧鼻子快速跑过。而他的父亲却在叔叔旁边护理,尽心尽力。同时,他的哥哥也认为“哪会那么容易感染上!”,坦然处之。就是说,稻盛和夫对于患病特别敏感,特别忌讳,唯恐避之不及,有一点神经质症的特点。

可是后来,他的父亲和哥哥什么事都没有,唯独稻盛和夫自己感染上了肺结核。一颗企图逃避的心,一颗厌恶疾病的、脆弱的心灵最终唤来了灾难。正因为恐惧,结果将恐惧的事引到了自己身上。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。

而在得了肺结核之后,稻盛和夫的情绪十分低落:“不久我也会吐血而死吧”,它总是这样想,他的叔叔已经离开人世了,他也十分绝望。

后来以为好心的邻居大神送来一本书,书的名字叫《生命的实相》,稻盛和夫在其中读到这么一句话:“在我们的心中,有吸引灾难的磁石,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。”稻盛和夫的眼睛死死定住了这句话。原来,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,都是由自己的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的,疾病也不例外。一切都只不过是自己的“心相”在现实中原封不动的投影而已。

病是心的投影,这就是稻盛和夫对疾病的看法。

按照我们的分类,肺结核应该属于纯粹的生理疾病才对,但是稻盛和夫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即使是这类疾病,心理因素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——这种作用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。

 

三. 安慰剂效应

很多人都知道安慰剂效应,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呢?安慰剂效应指的是,药物本身是无效的,但是,由于病人对医生或者药物比较信任,相信治疗是有效的,从而让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。而且,这种治疗效果不仅仅是患者自己声称的,而是经过仪器检查,发现真的有效果!

我自己也见识过安慰剂效应的强大。那是我强迫症最为严重的时候,也伴随有严重的抑郁症,我当时从大学里退了学,在家治病。刚开始我看西医吃西药,效果不好,于是后来改了中药,还是不行,于是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,开始服用口服液保健品。

那种口服液叫黄帝益生液,是一种略有黏性,喝起来微甜的淡黄色液体。一瓶需要64元,可以服用四天,在当时的情况下算相当贵了。我当时服用了几瓶后,发现似乎有效果,于是继续买,感觉效果越来越好。于是我把它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
直到后来,父母去买药的时候,发现经常去的药店里没这个药了,其他药店也找不到,后来多方打听,原来这种保健品已经停止生产了。当听说了这个消息后,我的绝望是可想而知了。

很多年以后,我的强迫和抑郁已经完全痊愈,又学了些心理学的知识。想起了这一段经历,我才恍然大悟,保健品怎么可能对强迫症有效果呢?那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嘛,可是当时,我却陷在其中无法出来,那种口服液的停产让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十分沮丧。

科学至今也未能完全解释安慰剂效应,但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,安慰剂效应说明了心理对于生理的巨大作用,这种作用力之强,恐怕是很多普通人所意料不到的。如果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一个十分积极的、正向的、平和的状态之中,一定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。

 

四. 修性即修命

很多儒道释中的高人都非常长寿,寿命在90岁以上的高僧比比皆是,他们的平均寿命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把生命看得通透,心境比普通人好得太多。

修行的人通常讲“性命双修”,按照一般的说法,“性”就是心理,“命”就是生理。但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,“修性即修命”,就是说,心理好了,会让人在生理上更加健康。这句话也反映了心理对健康的重要作用。

现在,虽然经济发达了,吃喝不愁了,按理说人应该更轻松才对,但现实是人更忙碌了,面临的压力更大了,《人类简史》里曾经描述过这种类似的现象。在当今时代,获得生命的平衡感并非易事,因此修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,这并不是去健身房跑一跑出出汗减减肥就能解决的,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。

“心”健康了,你才能更加健康。很多人注重养生,养生的核心其实就是“养心”。健身房固然很重要,而书房对于健康的意义,并不亚于健身房,健身房帮助你锻炼身体,而书房帮助你养心。

我们在咨询中,遇到有身体困扰的来访者比比皆是。通常的问题是失眠、头疼或头部难受、心慌胸闷、肠胃问题、鼻炎或嗓子不适、颈背痛、记忆力差、耳鸣、尿频等等。如果去神经科,通常会被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、神经衰弱或者神经官能症等,如果去心理科,一般会被诊断为焦虑症、抑郁症等。绝大多数没有器质性的病变,但却有人长达数年受此困扰。

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人的心理,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,但方法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,并不需要用药。而需要自身愿意付出努力,以及一定的耐心。

 

病是心的投影。有时候,身体上的症状只是在提醒我们,我们的“心”出了点问题,需要在心理上重新调整,然后再继续上路,走上正轨。

 

观点

分类目录

精选